今年開年以來,中國和美國的貿易摩擦就開始升級,直到最近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備忘錄,從而拉開了中美貿易開打的序幕。從總的經濟方面來講,貿易戰的雙方都討不到好處,而對于當下的中國電子半導體產業而言,從短期來講可能會對我們的產業有所損壞,但是對于長期而言,從筆者的角度來看,這個不一定是壞事。 此話怎么講,縱觀中國多年的發展經驗來看,只要中國不主動閉關鎖國,凡是外界對中國的擠壓,都會產生國內前進的動力。因此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也許這次的貿易戰可能更加激發中國國內半導體的快速發展。 縱向對比,美國單邊共對中國進行了6輪“301”調查。在2017年之前,每一輪調查,中美雙方均未發生大規模的貿易戰,都是雙方達成一致并簽署相關貿易協定。去年8月美國再次發動了對中國的“301”調查,但其意圖與之前5次調查卻有著明顯的不同,且范圍和深度也更甚與前者。此次的貿易戰,美國更多的是想要通過對高新技術的投資限制,來限制中國技術的發展。并且貿易摩擦的中心也由鋼鐵、汽車逐步轉向高技術含量的電子、電信設備、生物醫藥等領域。 總體來說,此次美國對于中國的“301”調查,恰逢中國產業升級的政策實施的關鍵時機,而中美后續圍繞以半導體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貿易做出的決策,在一定程度上將決定大陸半導體產業的走向,因此,分析此次“301”調查對于半導體行業的影響有著現實的意義。 整體上看,我們認為中美貿易摩擦可能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產生積極影響 (1)當下中美雙方的制裁與反制裁會給國內半導體產業帶來怎樣影響? 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統計年鑒,2016年中國大陸在電子器件這類產品上對美國進、出口貿易額分別為99億美元和57億美元,其中電子器件出口到美國的金額占當年電子器件中國大陸總出口額的4.7%,是大陸第五大出口目的地,因此從半導體領域進出口貿易整體上看,美國的征稅舉措對大陸半導體產業造成的影響有限。 從產業結構看,中國大陸集成電路產業目前還是進口為導向。據中國半導體協會統計,中國集成電路有記載以來一直以進口為導向,且貿易逆差呈擴大趨勢。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貿易逆差再創新高,達1932億美元,增速高達16.4%,進口額約占全球68.8%,而出口占比僅為9.8%。
中美貿易戰,利好國內半導體? 需求上,2017年國內集成電路市場規模估計為13829.2億元,規模增速保持常年在兩位數以上。供給上看國內半導體領域自給率嚴重不足,尤其在高端裝備、材料、存儲等領域國內替代率極低。根據SEMI數據,預計2017年中國芯片自給率僅為27%,中國IC產業對外依存度依然強烈。供需差延續,產業進口導向狀況將保持。 而對于中國政府當下實施的反制措施,主要是對農產品和一些化工品的進口加稅舉措。那么我們認為對于持續以進口為導向的國內半導體產業,影響較小。
(2)若情況加劇,中國可能從哪些方向進行反制? 如果貿易戰的加劇,勢必雙方都將采取進一步的制裁與反制措施。一方面中國會加強征稅額度、加大征稅范圍。從農業品領域到技術產品領域。在半導體領域,對于國內具有替代能力的產品如NOR、中低端芯片等,或會取消減稅或額外加稅,從而加強國內產品在市場的價格競爭力。 除了稅收反制以外,中國最大的優勢在于市場優勢,可以采取多種手段。比如針對美國對中國的并購限制政策,中國商務部可以合理拒絕一些美資企業的并購案,尤其是一些或將并購后達成壟斷新格局的。 如高通并購NXP。 對于高通而言,成功收購NXP將助力高通掌握汽車電子發展先機。終端廠商的議價能力將變得極低,不利于中國汽車產業健康發展。其次,一旦高通并購成功,結合NXP在NFC和(he)汽車(che)電子方面的(de)積(ji)累,高(gao)通拓展了產(chan)業(ye)(ye)結構,在移動支付和(he)無人(ren)駕(jia)駛領(ling)域擁有(you)(you)了強大的(de)行業(ye)(ye)競爭力,集聚頭部效(xiao)應。這對(dui)于(yu)希望實現自我研(yan)發,擁有(you)(you)自主產(chan)權的(de)中國(guo)芯(xin)片企(qi)業(ye)(ye)如海思等極為(wei)不利
再者,會加大對壟斷企業的調查處罰力度,如對高通、Intel等美資企業。若借機要求合并方給出相當的補償和優惠措施,將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 |